您当前的位置是: 传世艺术家网 > 传统文化 >

人物画家张一青老师

[来源:Admin5] 发布日期:2023-12-22 09:29

作者陈泉永

我年轻时时候也喜欢画画,就是乡下人说的"画菩薩头"。后来受我大哥的影响以及在他的指导下也素描速写的对着教材书本正儿八经的临摹过一段时间。

记得当年在北京当美术编辑的大哥给我们兄弟寄来了一些书画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其中就有一本《工农兵形象选》,里面有一幅张一青老师画的速写《炼钢工人》。那种娴熟的技巧,流畅的线条,精准的造型,大气的布局,现在还记忆深刻。

(张一青老师)

后来我也作为陈蔡公社业余书画爱好者参加了由县文化馆举办的培训班,全县有代表性的书画爱好者都参加了,张一青老师也来参加会议,便相互认识了,记得住宿都在老汽车站附近的诸暨旅社,木楼梯,楼搁板,胖乎乎的蔡雪亮老师就住在边上他自己家的几间平房中,陈望斗先生刚刚退休回家,便也一起参加会议,住在诸暨旅社的人不多,印象最深的有五洩过来的老先生周柏青老师,据说也是科班出身,说话尤其幽默风趣,老式的平仄诗张口就来,"少小书友野性纯,爱情藤间听泉声....",回忆他自己年轻时候不用功读书的时候总是说"我是为阿伯爹读书啊"。有人告诉我周柏青老师画的是另外一种路子,像丯子恺先生的画风一样,不过,我至今都没有看到过周柏青先生的作品。


但是我记得张一青老师中午休息时间来一下,因为是统铺,大家都睡在一起,便也交流,当时张一青老师是不是正在浙江美院给学生上课,大家对他尤其敬慕。他说现在的美院学生主要是画人物,画形象,因为人物画才能表现和创作出附合当时形势的作品。

估计在这些年中,张一青老师的人物画工夫应该达到了另外一种高度。

 

我后来参加工作,便和张一青老师失去了联系,大概1978年左右,他随当时五一公社的傅伯康书记一起来陈蔡区委找张信木书记商量事情,才得知张一青老师是五一公社盛兆坞人,与张信木书记的爱人徐均华校长还是老乡,估计他是不是在乡镇企业工作,是不是在筹建水泥厂呢,后来又失去了联系。


直到1987年我调到诸暨县委宣传部工作,记得当时筹建老鹰山诸暨革命烈士陵园的时候又遇上了张一青老师,他正在文化馆的工艺美术社当社长,便又凑在一起,包括布展,尤其是资料插图要根据历史资料画岀来,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还真不行,好在张一青以及还有一个姓俞的老师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任务。

后来我又去杭州读书之后留在杭州工作,与张一青老师又失去了联系,也听说他退休之后便开始重提画笔,优秀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所画题材广泛丰富,大多数都是人物作品。

记得有一次老领导梁平波部长说过,人物画很难画,光是一只手,转过来翻过去,让你吃足苦头。

张一青老师笔下的故乡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王冕画荷,西施浣纱,望斗画画,鸣秋垂钓,都是那么逼真和生动,很为他的作品所感动。

我在诸暨宣传部任职期间,曾多次到五一乡张一青老师的老家参加形势任务教育,张一青老师不但在张家村很有口碑,而且在周围村,尤其是詹徐王一带同样有好名声,他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好像是隔壁浦江的"神笔马良"。

凭着这么多年与他断断续续的交往经历,我以为他的一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是低调本色。按一般人的思路,他当年曾在浙江美院任过教,而且不少作品登上高大上的舞台,应该派头很大了,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唐装打扮,也不会长发飘飘,给人以一个很普通的人的感觉,记得有几次去他的工艺社看他时,一天到晚穿着那件蓝色的外套,埋头苦干的时候多。

其次是勤奋刻苦,也不知道他的先生是哪一位,但是,他的笔墨却如此传统,他笔下人物的造型又是如此传神和典雅大气,没有对所创作对象人物的研究,作品便很难达到这个高度,比如画王冕,至少要开宗明义的打开《儒林外史》看看原著,我看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是经过精心琢磨后才落笔成画的。且慢,除了人物,衬托在背后的山石,树木,花草同样是那么笔墨生动,这些底蕴都来自他平时摸爬滚打的刻苦训练,给人以全科状元的印象。

另外,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的性格特点造就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喜欢和他交朋友,又非常敬重他,他是一个任何事情都尽量不麻烦别人的人,包括出书,展览,我似乎没有接到过他的一个电话,最起码叫几家媒体宣传一下我还是会尽力做到的,可是,没有机会。

张一青,像一色青山,宋人有个无名氏写过两句诗:"千里有个好相识,望青山一色。"这两句诗,在文人圈内也很流行,好像印证在张一青老师身上,由一青两个字,令我们想到成语"一清二白",前浙江省委张德江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强调我们的干部要清清白白,干净干事,张一青老师还真是这样一个干净干事大写的人。

很欣赏一个叫罗成的老师对张一青老师作品非常专业的评论:

"张一青画人物,专业功夫相当娴熟,件件人物画作品皆有画谱的效应。他以兼工带写的传统笔墨魅力,从各种造型艺术体系吸取可以裨益人物创作的营养,融会贯通地开创了张派人物画的新天地。在这个丹青艺术的新天地里,张一青以文化为站位,有精神为导向,以国学为根基,创作了许多令人游目骋怀,可以反复品读的人物绘画佳作。

如《每于山际得竹趣》《锲而不舍六十载》这些作品,既有文人画的精研细腻,也有追思前人之奇迹,牵托怀念之情愫的心曲谱写。当娴熟的技法与浓浓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之时,就可以让张一青先生的人物塑造过程慢慢积淀成时光有爱的笔墨长歌,既是审美的琼花玉蕊,也是收藏的和璧隋珠。

这是近些年来张一青先生的人物画作品收藏潜力不断被挖掘,升值态势不可估量的重要原因。"

张一青,浙江诸暨人,(1935 -2012年)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理事、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浣江画院副院长,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当时与方增先、宋忠元、孔仲起、肖峰等为同事一起任教),作品多次在拍卖市场被拍。

一生从艺,1971年开始便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单幅发表作品,善人物画创作。

曾出版:年画、挂历、明信片、连环画等。

1971年10月《赤脚医生》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单幅画出版。

1972年1月《南方新煤矿》入编《工农兵生活速写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年8月《山村烟雨》入编《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9年《清音》入编《中国美术选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2000年7月《春韵》入编《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2000年10月《西施》入编《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精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其中两次获得金奖:

1999年10月《凝望》获"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金奖。

2000年10月《西施》获"香港海内外书画名家精品展"金奖……

上一篇:赵亮书法作品鉴赏 下一篇:永远不能忘记,金明老先生,是怀安围棋的定盘星

友情链接